1. 冰壶怎么计算得分,冰壶运动为何要大声叫喊?
冰壶运动大声叫喊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队友传递信息,队内的专业术语来控制冰壶的走向。
在比赛中,投壶队员把壶投出后通常会喊两种命令:
Hurry or Hurry Hard:一般是作为战术指导的队员喊出这个命令,意思是让擦冰的运动员快速擦冰。
Whoa: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类似“我我我”的声音,意思是让冰壶前方擦冰的运动员停止擦冰。
冰壶运动员投出的壶叫做stone,这也是因为此项运动起源于一种投石游戏。运动员们要把壶投入的大本营叫做House,在中线和大本营之间的区域叫做保护区(Free Guard Zone),在四个球投完之前保护区里面的球不可以被打出界。投壶的时候有先手后手,因为可以将对方的球击打出大本营,所以后手会比较占优,后手的说法是 Brick。有时候,很难用肉眼看出哪个球距离圆心最近,裁判会动用一种类似圆规的设备来测量,这个设备叫做Measuring Stick。
在击打的时候,有几个常见的术语:
双飞(Double Takeout):用自己一个球,将对方两个球击出大本营。
打定(Nose Hit):用自己的一个球,将对方的球击出大本营后定住不动停留在大本营。
打甩(Hit and Roll):用自己的一个球,将对方的球击出大本营后滑出大本营。
偷分(Steal):在先手的情况下,从对方拿里得分。
冰壶的英语叫Curling。比赛通常分为十局,每局双方各四名队员,每名队员投2个壶,共8个壶,双方加起来一共是16个壶。目标是把壶投入大本营的圆心,距离圆心最近的球得分。
2. 冰壶的规则和玩法?
冰壶比赛分为两队,每队四人,依次投掷石球,赛前投掷点靠近圆心的为第一。每场比赛在各队交替投球后结束,各队各投两球。八个人总共有十六个球。主将应该会领先比赛。
队员投球时,主将要把冰刷作为投球对象。主将应该标明石球的旋转方向和华星之间的距离,这样队员就可以知道扔球和刷冰的目的冰员就可以决定怎么刷冰了。
一场比赛需要两组石球,每组有八个球,这些球应该是彩色的,这样在冰道的另一端就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来。传统上,在第一场比赛中,没有权利投最后一球的球队可以选择自己的球颜色。
比赛期间,每队4人,每局每名选手掷两次锅。扔锅后,运动员可以进行冰壶的运动擦冰。双方按照一垒、二垒、三垒、四垒的顺序进行一对一的比赛。两队在一场比赛中掷了16个底池。最后一个锅扔出后,大本营中心附近的锅得分。游戏一般打10局,得分多的赢。
3. 冰壶的评分规则?
拥有位于圆垒中、位置最接近圆垒中心之石球之队伍得分。该队每颗位于圆垒中、位置较另队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圆心之石球皆可获计一分。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
冰壶比赛时,每场由两支球队对抗进行,每队由4名球员组成。比赛共进行10局。两队每名球员均有两个冰壶,即有两次掷球机会。两队按一垒、二垒、三垒及主力队员的顺序交替掷球,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
对方的队员为使冰壶远离圆心,也可在冰壶的前面擦扫冰面。球员掷球时,身体下蹲,蹬冰脚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体跪式向前滑行,同时手持冰壶从本垒圆心推球向前,至前卫线时,放开冰壶使其自行以直线或弧线轨道滑向营垒中心。
掷球队员在力求将冰壶滑向圆心的同时,也可在主力队员的指挥下用冰壶将对方的冰壶撞出营垒或将场上本方的冰壶撞向营垒圆心。最后当双方队员掷完所有冰壶后,以场地上冰壶距离营垒圆心的远近决定胜负,每石1分,积分多的队为胜。
4. 冰壶怎么认定输赢?
冰壶的场地是一个略带U型的冰道,四垒在大本营中心给点,投壶的队员想着目标点划出,出手并旋转冰壶。哪队投掷的冰壶比对手更接近圆心,哪队就得分。冰壶掷出后,如果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都视作无效,将被清出场外。
四垒再给出目标点的时候需要对场地有清楚的了解,了解弧度的大小,并且告诉投壶人需要多大的力量来完成这个球,完成得分。
营垒区就是冰壶比赛的得分区域。当16次投掷全部完毕后为一局。一局结束后,下一局从场地的反方向继续比赛,由上局比赛得分的队伍先投掷。冰壶比赛共10局,10局总分最高者为获胜队。
如果循环赛只有两个队伍战绩并列,直接打附加赛。有三个队伍并列,则三个队伍并列竞争两个晋级名额。
5. 冬奥冰雪节内容?
比赛项目共15个。下面介绍其中一些比赛项目。
花样滑冰
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发展。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技术要求:
单人滑 单人滑包括男子单人滑与女子单人滑两项,技术动作要素包括跳跃、旋转、接续步、燕式步等。
双人滑 双人滑要求一位男选手和一位女选手配合,在冰上表演同步的单人滑动作或双人滑特有的动作。
冰上舞蹈 与双人滑相同,冰舞也要求一位男选手和一位女选手配合。冰舞与双人滑的主要区别在于:冰舞更强调舞蹈的韵味和表现力,技术动作不包括跳跃,男伴的主托举手不能超过头部。
团体赛 团体赛包含男/女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等4个小项的比赛,因此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对应的技术动作。
比赛项目: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设项相同,共设5个小项,分别是:男、女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团体赛。
场地:比赛场地规定长56-60米,宽26-30米。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零下5℃-6℃,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
装备:
冰刀 花样滑冰的冰刀与冰球冰刀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前端有着“刀齿”。刀齿主要用在跳跃中,不应用在滑行和旋转中。冰刀以螺丝固定在冰鞋的鞋底。
服装 花样滑冰选手练习时通常穿紧身柔软的长裤。比赛中,女选手可以穿短裙、长裤或体操服,裙装下穿不透明的肉色紧身裤或长袜,有时会以此来覆盖冰鞋。不得穿上下分开的服装,裙子前后长度要掩盖臀部;男选手则必须穿长裤,不得穿露胸无袖上衣和紧身裤。
音乐 花样滑冰比赛节目使用的音乐风格迥异。冰上舞蹈节目采用的音乐可以包含人声,但单人滑及双人比赛的节目不能使用带有人声的音乐。
比赛规则:
单人滑分为男子组与女子组,比赛分短节目和自由滑,在短节目中,技术动作要素必须包括跳跃、旋转、接续步。
双人滑由一男一女组成一组,比赛分短节目和自由滑,该项目中,男女可表演同样的单人滑动作或双人滑特有的动作,如抛跳、托举、双人旋转、螺旋线等。
冰上舞蹈由一男一女组成一组,比赛分韵律舞和自由舞,两名选手在近距离下,要紧扣音乐节拍表演复杂多样的步法。表演间,双方不得分开超过5秒;托举时,男选手不得将女选手高举过头3秒以上。
团体赛将男/女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等4个小项的分数进行合计,决出排名的比赛。
在中国的发展:
1930年前后,花样滑冰传到中国。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以216.57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史上第一对双人滑奥运会冠军。
冰球
现代冰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的加拿大。据资料记载,早在1855年,每当冬季来临,加拿大金斯顿地区的一些体育爱好者经常集聚在冰封的湖面上,手中拿着曲棍,脚上绑着冰刀,互相追逐击打用木片等物制成的球,后逐渐发展成冰球运动。1917年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正式成立。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男子冰球即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冰球于1998年第十八届冬奥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技术要求:
冰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包括滑跑技术和与足球运动相近的攻防技术。滑跑是冰球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技术,包括起跑、正滑、倒滑、惯性转弯、压步转弯、急停等技术,还有守门员的特殊滑行技术。冰球进攻技术有控制球、传接球、过人、争球、射门等,防守技术有阻截、抢球、合法冲撞和守门员动作等。
比赛项目:
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设项相同,共设2个小项,分别是:男子冰球,女子冰球。
场地:
标准冰球场地长56-61米,宽26-30米,四角圆弧的半径为7-8.5米。冰球场地四周以高1.15米-1.22米木质或可塑材料制成的牢固界墙。冰球门宽1.83米,高1.22米,深度1.12米。
装备:
冰球 由黑色硬橡胶或经过国际冰联批准的材料制成。
冰球鞋 为高腰型,鞋头、鞋帮、脚踝、后跟等外层均为硬质。
冰球刀 装在冰球鞋底部的刀状物,采用全塑刀托,优质合金钢刀刃,具有质量轻、抗击打、不易生锈等优点。
护具 包括头盔、面罩、护肩、护胸、护腰、护身、护肘、手套、护裆、护腿、护踝等。
冰球杆 球杆分为左手杆和右手杆,制作材料分为全木和碳芯,球杆也分成整体型和分离型。
比赛规则:
冰球比赛每个队最多可报22人(可报20名队员和2名守门员),每场比赛双方上场各6人(守门员、左后卫、右后卫、左前锋、右前锋和中锋)。比赛每射中1球得1分,每场比赛60分钟,分3局进行,每局实际比赛20分钟,每局中间休息15分钟,最终以射门得分多者获胜。
如果两队在3节比赛结束后依然战平将安排加时赛,加时赛中采用“金球制胜”规则(即有一方进球则结束比赛,进球方获胜)。如果双方在加时赛的规定时间内都没有进球,则进行点球决胜,双方先进行1对1的点球,5轮点球之后进球多的一方获胜。若仍为平局,则进行1对1的互射点球决胜,直至分出胜负。
在中国的发展:
1935年,第一届华北冰上运动表演会上,第一次举行冰球比赛。
1956年,中国冰球协会加入国际冰联,开始参加国际比赛。
1986年,第一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中国男子冰球队夺得冠军,并在第二届亚冬会上蝉联。
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女子冰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女子冰球队获得冠军。
1998年,中国女子冰球队参加第十八届冬奥会获得第4名。
冰壶
冰壶于14世纪起源于苏格兰。1924年冰壶作为表演项目被纳入第一届冬奥会。1998年第十八届冬奥会冰壶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技术要求:
球员掷球时,身体下蹲,蹬冰脚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体跪式向前滑行,同时手持冰壶从本垒圆心推球向前,至前卫线时,放开冰壶使其自行以直线或弧线轨道滑向营垒中心。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目标。
比赛项目:
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设项相同,共设3个小项,分别是:男子冰壶,女子冰壶,混合双人冰壶。
场地:
冰壶标准场地长45.72米,宽5米,冬奥会赛场设四条赛道。为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比赛前要在冰面上均匀喷洒水珠,形成点状麻面。
装备:
包括冰壶、比赛用鞋和毛刷。冰壶由苏格兰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凿磨制成,标准直径30厘米、高11.5厘米、重19.1公斤。参赛队员脚穿比赛专用鞋,两鞋底部质地不同,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
比赛规则:
男/女冰壶比赛分10局制或8局制,双方各4人上场,分一垒、二垒、三垒和四垒,每局每队投出8个冰壶,顺序交叉投壶,每局中冰壶最接近圆心的一方得分;比赛结束后得分多者获胜。
混合双人冰壶比赛中每队2名队员,男女各1名。无替补队员。得分计算与一般冰壶比赛算法相同。比赛采取8局制。每队每局投出5个冰壶。1局比赛投第1个壶的队员必须投该队最后1个壶。另外1名队员应在该局中投该队的第2、3、4壶。投第1个壶的队员可以每局更换。
在中国的发展:
2000年,中国冰壶协会成立。
2010年,国家冰壶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冰壶第三名、男子冰壶第八名的好成绩。
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男子冰壶队获得第四名,这是目前我国男子冰壶的最佳战绩。
雪车
雪车也称“有舵雪橇”,是一种集体乘坐雪车,是乘坐可操纵方向的雪橇在冰道上滑行的运动项目,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瑞士,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雪车就已经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技术要求:
雪车属于滑行竞速类项目,完整技术由推车启动、加速、跳蹬入车、赛道滑行、刹车减速5个环节组成。
比赛项目: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车项目比赛设项相同,共设4个小项,分别是:
男子双人,男子四人,女子单人,女子双人。
场地:
雪车比赛所用赛道与雪橇和钢架雪车相同,并与钢架雪车共用一个起点,赛道长1200-1650米,道宽1.30-1.50米,全程设14-20个弯道,弯道包括360°全旋弯道、“Ω”形弯道以及“S”形弯道,弯道部分的半径必须在20米以上,起终点落差在100至150米之间。
装备:
雪车由玻璃纤维和钢制成,可分为单人座、两人座和四人座雪车,车长分别不得超过2.8米、3.2米和3.8米。穿戴用具包括:比赛服、护肩、护肘、头盔和专用钉靴等。
比赛规则:
雪车比赛为期2天,每天进行2轮次滑行(前3轮滑行排名前20的队伍才有资格进行第4次滑行)。首轮出发顺序由赛前抽签决定;从第2轮起,出发顺序按前1轮成绩排名的倒序进行;4次滑行成绩相加,总用时短者排名靠前;若总时相等,以任意1次滑行时间最短者胜;若4次滑行成绩均相等,允许名次并列。
在中国的发展:
2015年,中国雪车国家队成立;
2018年,有3人参加平昌冬奥会。
雪橇
雪橇起源于北欧。1964年雪橇在第九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技术要求:
运动员坐在雪橇上,双手借助起点助栏,用力向后推使雪橇起动。在滑行过程中,运动员仰卧在雪橇上,单手拉住雪橇皮带利用身体姿势的改变,操纵雪橇,使之沿着滑道快速滑降。
比赛项目:
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橇比赛设项相同,共设4个小项,分别是:男子、女子单人雪橇,男子双人雪橇,雪橇团体接力。
场地:
雪橇的滑道以混凝土或木材建成,滑道宽1.3至1.5米,两侧的护墙要浇冰,男子比赛线路长度为1000至1400米,女子比赛线路长度为800至1200米,滑道内有11至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为8米,平均坡度为4至10度,男女没有分别,在滑道内,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异为70至130米。
装备:
雪橇 全长约70-140厘米,宽为34-38厘米,高为8-20厘米,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
手套 手指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细指钉,钉长不超过5毫米。
服装 为橡胶材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运动员滑行时的空气阻力。
头盔 与雪车和钢架雪车的头盔有所不同,其透明面盔须盖过运动员的下巴。
比赛规则:
男、女单人雪橇比赛每名运动员先滑行3次,总成绩排名前20位的进入第4轮滑行,以滑行时间总和计算名次,用时短者获胜。
男子双人雪橇比赛每组运动员可滑行两次,以两次滑行时间总和评定名次,用时少者列前。
雪橇团体接力需要完成男子、女子单人和双人项目的比赛,最后计算总用时成绩排列名次。
在中国的发展:
2015年,中国雪橇国家队正式组建。2018年,刘鑫怡获得2018-2019赛季青少年世界杯赛美国站的第6名,创造了中国雪橇队历史最好成绩。
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是在室内冰球场地上开展起来的项目。当时一些速度滑冰爱好者经常到室内冰球场上练习,随后便产生了室内速度滑冰比赛。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首次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在1992年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北京2022年冬奥短道速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共产生9枚金牌。短道速滑的跑道周长为111.12米,直道宽不少于7米,弯道半径为8米,直道长28.85米。场地四周防护垫用防水材料制成,可自然移动,在运动员发生碰撞时能起到缓冲作用。北京冬奥会比赛场地采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冰面温度是零下7至8摄氏度,厚度为3至4厘米。
短道速滑比赛扣人心弦,出发——快速占位——控制与反控制——超越与反超越,竞争异常激烈。为了防止和减少运动损伤,短道速滑头盔必须是规则形状,不能有任何凸起部分,运动员可以选择佩戴护目镜。护颈、手套、紧身服、护腿板都要有防。
6. 冰壶混双前五个球能碰对方球吗?
打废,也就是可以打到营垒的后方,成无效球。但是,如果,此壶没有进入得分区,在有效区内,乙队可以触碰冰壶,但是不可以将此壶打成无效壶。
7. 冰壶比赛摩擦地面有什么用?
两个作用。第一是延长冰壶的前进距离,第二是改变冰壶的运动方向。
冰壶比赛的场地,与我们常见的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场地不同,冰面并不是十分的平整,擦冰可以让冰面温度升高,造成冰面融化,在冰场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从而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运动员擦得越快,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就会越小,冰壶也就滑得更快,走得更远。同时,也可以微小的改变冰壶原先的运动方向,让其进入运动员的目标区域。
说的更专业一点,擦冰是为了减少摩擦系数。摩擦生热,使得冰面略有融化,之后又受下层冰面的冷冻凝固,这时的冰面应该较之前更平,摩擦系数更小,能让冰壶滑行更远。
不了解冰壶这项运动的小伙伴,大概会认为擦冰就只是“拖地”而已,对冰壶运动有点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运动员擦的可不只是冰块,更是比赛的分数。在冰壶比赛中,擦冰是很重要的环节,运动员要通过判断来决定擦冰的速度和时间,判断如果失误就会影响冰壶的走势。按照规则,冰壶掷出后,己方的运动员可在冰壶通过圆心线之前进行刷冰,在冰壶过了圆心线之后,对方主将有权进行刷冰,以使冰壶离圆心更远。
我们会经常在冰壶比赛中听到的类似“我我我”的声音,其实是“Whoa”,意思是让冰壶前方的擦冰运动员停止擦冰。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瑞典队在擦冰方面非常强悍,他们可以通过擦冰让冰壶多前进8米。而擦冰的工具,也就是普通人眼中运动员们手中的“扫把”,专业术语叫做“冰壶刷”,这把神奇的刷子,最便宜的也要在800元到1000元左右。